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 攀比真能带来快乐吗? (第4/6页)
最终,警察在小娜的家里找到了她,只见她的床上到处都是名牌包,除此之外,她家里还有好几个衣柜和鞋柜,里面都是名牌衣服和鞋子,好几件还是知名大品牌的当季新款。 据小娜说,是那次同学会让自己对奢侈品着了魔。起初,她挪用公款的时候难免胆战心惊,但当她穿戴一身的奢侈品出现在同学面前时,那种受人瞩目的感觉足以令她把所有罪恶感抛在脑后。 小娜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警方刑事拘留了,等待她的后果可想而知。 小娜的悲剧,不禁令人联想起《孔雀爱尾》的故事:有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它有一条能令所有画家都钟情的美丽尾巴。这只孔雀生性爱忌妒,见到衣着华丽的人,就忍不住追过去啄人家。孔雀极其珍视自己的尾巴,不管在哪里歇脚,总要先把尾巴安置好,才能安心休息。有一天下雨,孔雀见尾巴被雨水淋湿了,就停下来避雨,这时,猎人瞄上了它,举着枪向它逼近,孔雀因为舍不得尾巴被淋湿,说什么也不愿飞走,结果被猎人捕获。 为了没有意义的东西,虚荣的孔雀失去了自由和生命,虚荣心的危害可见一斑。 人的自尊不是通过物质来维护的,如果自尊心扭曲,就会变得虚荣,从而陷入盲目攀比的泥潭,久而久之,难免失去自我。与其去争虚幻的面子,不如努力去充实自己的内在。 ◎ 当孩子也成了攀比的工具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几个孩子在一块儿玩耍,有个孩子唱了首歌,得到了大人们的赞美,于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也要求孩子唱歌。听话的孩子纷纷表演起来,可有的孩子就不那么“听话”了,不管父母怎么诱导,孩子就是不愿意配合。于是,父母变了脸色,严厉地指责孩子:“你到底唱还是不唱?再这样不听话,我生气了啊!你们看看,这孩子就是胆子小,真没用……” 父母数落孩子,觉得别人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表演,别人一定误以为孩子不会。同样是孩子,比别人差怎么行呢?事实上,你的孩子是否会唱歌,人家根本没那么在意,你跨不过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 刘女士的女儿乐乐今年上五年级,学习钢琴已经四年,现在水平也不错。在乐乐上四年级的一次年级演出中,刘女士坐在最前面,女儿一袭长裙,陶醉的表情以及优雅的动作,加上动听的琴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刘女士拍了女儿弹奏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没多久就获得几十个赞。刘女士陶醉其中。 但前段时间的一次班级活动让刘女士很困扰。数周之前,乐乐的班级组织了一场活动,不少“身怀绝技”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口琴、武术、小提琴,种类多样,但乐乐却因为班级无法提供钢琴,自己家的钢琴也无法搬到学校来而不能够表演才艺,闷闷不乐了好多天。 刘女士很郁闷,本来打算好好打扮一番,前往女儿的班级接受众多家长的称赞,结果没去成。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是陶冶情操,那些会弹钢琴的女孩气质文雅高贵,刘女士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有那样的气质。可她现在越来越懊恼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钢琴太大,没办法轻易在众人面前施展。 不少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报无数兴趣班,想让孩子事事都做到最好。但这样的苛刻教育,会促使孩子产生不现实的完美心理,对自我价值心存疑惑。如果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做事生怕自己给父母“丢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爱攀比的家长培养孩子,大多数时候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名义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或者发泄不满。这时候,孩子在父母眼里不是一个需要爱护的人,而是一件供人观赏的东西或者一件商品。 大人之间不能攀比,大人对孩子更不能如此。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原因无非就这两种:一种觉得别人的孩子永远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有一种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比别人的孩子好。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攀比是一种严重的伤害。认为自己的孩子好,会使孩子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影响孩子和小伙伴之间的相处。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 人生有一种遗憾,叫作“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彤彤长得多好看,你看看人家小明的数学学得多好,你看看人家李阿姨的孩子都去德国留学了,你看看人家某某,英语过了八级,你说说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 有些时候,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只是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你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这对孩子公平吗?如果孩子的努力长期被忽视,孩子很可能会认为:“我都努力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