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一年级风云录 (第4/5页)
丝毫犹豫地走向了林知夏。他轻轻拍响了林知夏的桌子,还对她说:“你站起来,让个道,我要坐你旁边。” 林知夏抱紧书包,充满警戒地看着他。 “我不让,”她直接说,“我不想和你做同桌。” 段启言脸上神色十分尴尬。他张开五指,修长的指骨贴紧了桌面。他微微压下了身躯,低声商量道:“喂,我和你闹过不愉快,我那天又不认识你。你现在和我做同桌,我们就是强强联手。你那个叫江逾白的同学,比我低了六个名次,你还要和他做同桌?” “我不在乎名次。”林知夏回答。 更何况,在她眼里,段启言和江逾白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区别。 竞赛班的入学考试分为两场笔试,一场面试。第二次笔试的难度极高,达到了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水平,严格地考验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大部分同学都考成了一摊烂泥,段启言也不例外。 林知夏认为,段启言不该嘲笑江逾白,更不该试图和她做同桌。 她说:“对了,段启言,你和江逾白打过赌了,你还记得吗?你要叫他江老师,你可不能言而无信。” 段启言记得那个赌约。那个残酷的约定,就像烙印一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困扰了他整整一个暑假,迫使他来找林知夏谈和。 段启言盘算着,他跟林知夏做一段时间的同桌,学习一些经验,便能一雪前耻。他把姿态放得更低:“你不是混子,林知夏,你学习很刻苦吧?每天挑灯夜读吧?我理解你,林知夏,我和你是同一种人。” “不,”林知夏却说,“你不是。” 她站起来,绕开他,跑向了另一个组。 班主任已经喊道:“第九名,江逾白。” 江逾白斜挎着书包,走进教室。他和林知夏一起落座在第一大组的最后一排,成功地保住了稳定的同桌关系。江逾白还瞥了一眼段启言。两个男生视线交汇,气氛变得紧张。 班主任张老师站在教室前方宣布:“同学们,你们要记住,每次段考过后,我都会重新念一遍成绩表,让你们自由选座位。你们想坐一个好位置,挑一个好同桌,求我没用,求爸爸妈妈没用,你们只能靠自己!这就是我们十七班的班风!” 张老师的原意是鼓励同学们奋力前行,让分数越来越高。 然而,林知夏的小脑袋里冒出另一种想法。她兴致勃勃地说:“江逾白,江逾白,我可以试着考出一个和你相近的名次。比如,我可以考第八名,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进教室了!下次考试我多错几道题,我们就差不多一样了。” 那种久违的、竞争对手带来的耻辱感,深深地笼罩了江逾白。果然,他还是不应该放松,不应该飞到长白山度假,玩了整整两个月。滑雪、溜冰、骑马、射击都很有趣,但他的人生需要创造更多的价值。 几分钟前,江逾白站在门口,看着段启言接近林知夏,忽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竞赛班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班级地位和荣耀都由实力决定。 他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超过段启言。 讲台上,班主任张老师还在宣布班干部的名单。他确定班干部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按照成绩一溜排下来。第一名林知夏是班长,第二名沈负暄是数学课代表……依次向后类推,江逾白就成为了历史课代表。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就结束了。 张老师望着全班同学,满意地说:“好,咱们的第一堂班会课就开到这里。下节课我来给大家订正竞赛班选拔考试的数学试卷。第一份试卷很简单,都是套路题,第二套比较难,我们细讲一遍……咱们班的教材暂时还没到,明天一早,班长林知夏,你带几个男生去文印室领教材,别忘了啊。” 林知夏立刻点头。 张老师抓住教案,大步流星地踏出教室。 班上三十多位同学活跃在各组之间,他们有来有往地进行着自我介绍。很快,几个胆大的同学凑到了林知夏的身边,试探般地问道:“你就是林知夏吗?考试分数最高的全班第一?” “是我。”林知夏承认道。 还有一名男同学态度忸怩地问起了江逾白:“你……早上来学校,我看见你家的车……” “阿斯顿马丁。”林知夏帮他回答。 江逾白纠正她:“今天是路虎越野。” 这一富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