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基建从工匠系统开始 第22节 (第2/2页)
他在走后门的时候, 弓天逸也想买座宅子,却谁知道直接被乔年拒绝, 看着弓天逸在驿站里面怒火冲冲的模样, 洪天荣就觉得自己的待遇十分不错, 并因此而感动了一刻。 腊月初,他和弓天逸的马车出了陵城, 在走出陵城那一刻,他看了一眼陵城那块界碑。 古老,苍朴, 带着一种厚重的渲染,让人觉得陵城会永远在这里, 不会被风沙吞噬, 也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洪天荣看着那块碑, 想要感慨些什么, 却最后只道了一句话:“恐天不幸,没让折苍降之京都。” 这个人在哪里,哪里就能赢。 弓天逸听见了这句话,嗤然一声,“你们就是被这小丫头片子给镇住了,其实没什么厉害的,我倒是觉得,她蛊惑人心有一套,你没看见吗?陵城的百官都听她的,这才是我好奇的事情。” 洪天荣没有搭话,而是关上马车车窗,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炉来。 这种手炉其实制作很简单,由炉身,炉底,炉盖以及提梁组成,小小巧巧的,可以塞进袖子里面去,又称为袖炉等。小炉子里面加了炭火,之所以说是给贵人用的,则是因为要用无烟的好炭,不然就熏的很。 炭火很贵,一般人用不起,洪天荣就见他们做了棉手套。 没错,这是今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棉质的手套,就和被子一般,用布裹了棉花,做成足够容纳五根手指头的套头,将手塞进去,再绑好,出门就热一点,至少不用长冻疮。 不过后来这种套头瞬间被另外一种做成五根指头都分开的手套取代,后者的五根指头裹在手套里可以分开使用,更加实用。 不过洪天荣觉得那般让手指头变的笨拙起来,还是这种手炉好用。 “简简单单的东西,其实谁都可以做出来,一做出来,大家就明白是怎么用的,但是之前为什么没人去做呢?” 弓天逸也买了一个手炉,有些看不起洪天荣为了个手炉就在这里絮絮叨叨,道:“自然是陵城朝廷倡导,咱们只倡导读书,自然读书人多,他们这里的人尊崇一个匠人,自然是做出这种东西的人多。” 能工巧匠,但可成不了大事。 洪天荣:“……” 我就是不小心说出了声,也没要你回答啊。 他索性不说了,闭目养神。 而他们一走,最高兴的就是驿站的驿臣,他让人赶紧烧硫磺蒸弓天逸的屋子。 小厮问,“洪大人的屋子熏不熏?” 驿臣摇头,“洪大人至少是个人,人跟人之间不用消毒。” 这种用硫磺消毒的法子还是折苍大人上回在染坊发现了死老鼠的时候让人做的,当时驿臣的妻子正好在场,学了回来告诉他,他便学了。 等硫磺燃气,一股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其他人都掩住鼻子,唯有驿臣满足的很,“就是这种气味,只要闻见了这种气味,不知怎的,我心里就安心的很。” 正在熏硫磺,就见外头仆从引了戴着红袖章的张婉大人进来,驿臣连忙过去,“张大人,今日不是还没有到查卫生的日子么?” 张婉:“今日抽查,就抽到了你们驿站。” 然后满意点头,“看来你是个好的,很注重卫生嘛。” 给驿臣打了个十分。 这是张婉特有的评分制度,满分就是十,驿臣心中大喜,等人走了,只觉得自己走了大运,回家之后,还切了一点酱驴肉回家,跟妻子道:“说不得就给我升官了。” 他妻子是染厂的管事,正在研究折苍大人说的隔水布料,没有听见前面半句,只听见了后面半句,好奇抬头,“你怎么知道我升官了?” 她升大管事了。 驿臣:“……” 他突然有种被妻子比下去的落寞,只好拿出酱驴肉,“我猜的,还特地买了酱驴肉给你庆功。” 于是就烤着小火,吃起酱驴肉来,吃完了,驿臣看看天色,已经是晚间了,问,“你今天还要去夜校吗?” 妻子点头,“去,今日张婉大人教我们勾股定理。” 驿臣:“……” “勾什么定理?” “勾股定理。” “什么股?” “勾股。” 两人对视一眼,然后双双笑了。 “我也很震惊,这名字……实在是有些不含蓄。” 哪里是不含蓄,实在是奔放。大腿还能用勾的? 不过名字虽然奇怪,却很复杂,众人都学的十分吃力,得要早早的就去温习,于是妇人走了,留下驿臣一个人在家里——他学完了简单的汉字就不愿意去学汉数了,看不懂,打死也不学。 像这样喝着小酒多好,没一会,还下起了小雪,他诗兴大发,吟诵了一句图书室里一本书上看见的诗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折苍最近在跟着金牌剃头匠学习剃头。对方是一位姑娘,手里常拿着一把剪刀,与其说剃头,不如说还要教导她学习怎么去设计发型,甚至是打理头发。 学完了,肯定是要试验的。折苍就把注意打在了微生舟的身上。 “我帮你修理下头发吧?你头发都开叉了。” 微生舟:“……” 他拒绝,“你为什么不给山山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