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步步惊心(1) (第1/2页)
进入了六月以后,成永兴的陪聊业务,愈发的繁忙。 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距离的遥远,他不得不通过电话,一点一滴的跟踪远方的进展。 经历了mems的洗礼,成永兴对于半导体设备的使用,并不陌生了。 但是他现在又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前。 ———————— 1989年到1990年这个节点,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差不多是最差的年代。 pc软件刚刚起步,网络时代还没有到来。国内的软件市场,还处于一种发烧友的环境。市场就根本不要提了,学校计算机里用的软件,都是免费的。 但是对于蓝光led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年代。 蓝光led发明专利的前置条件,在89年先后都已经出现。 1989年,日本ntt公司的松冈隆志发明了以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方法,获得ingan材料生长的标准工艺。 1985年,赤崎师生,发明了“两步法”生长技术使得gan的晶体质量显著改善,然后又在1989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支gan基p-n结led。 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蓝光led技术,一直在不停的进步,而且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 但从90年到93年,蓝光led大规模量产之前,整整三年,整个世界,完全成了中村一个人的舞台。 在这个阶段,其它人虽然也有所收获。但是这些收获,通通被证明,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 成永兴这段时间,通过电话与传真,遥控着远方的盟军力量,不停地攻打两个关键关卡。 这些关卡,在整个蓝光led的八卦史里,也都非常有名。 第一关,就是mocvd的改造设计。 在加热器内置后,整个反应室的设计,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要的设备材质从石英变成了金属。 这个变化是决定性的! 可以说,中村完全是设计了一种不同类型的mocvd,除了名字相同,原理相同以外,两者之间,再没有什么是相同的。 这个改造,是所有事情的起点。 如果不是中村这个怪胎,也许蓝光led的出现,还要再等待三十年! 这件事情的难度,我们可以做个比喻。 有位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的老兄,不满意现有光刻机的精度,或者易用性,于是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类型的光刻机! 这种光刻机不但能用!而且好用,各种技术指标,全面爆棚! 又或者是一名医生,不满意现在的ct扫描仪,自己动手做出了核磁扫描仪!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中村的成就是多么的离谱。 ———————— 术业有专攻。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种类也是越分越细。这种细分的结果,使人的知识面反而越来越窄,每个人都成为了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人一旦离开了现代社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