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2/3页)
问道:“婶子,你说都路子是?” 张媒婆也没瞒着,她道:“城东有个包打听,他手下不少杂人眼线,付些银钱什么事都能打听得清楚。” 当然也就是些平常事,富家一些什么密事朝政上的事,就是想打听也不一定能付得起银钱。 “还得要银钱?”朱大英立马掏出荷包,她道:“这钱不能让你出,该出多少我来付。” “不用。”张媒婆推迟,她道:“我算是老顾客,而且包打听的闺女还是我做得媒人,他不收我的银钱。” 推来推去,朱大英的银子还是没给出去,而崔小云的心思却落在包打听身上,身为农家子做什么都困难,尤其是对外界的消息根本不知道一二。 想要了解这个世界,要么走出去、要么就是找个出去过得人打听打听。 前者短期之内肯定不可能,或许长期都没这个可能,崔小云也只能寄托打听这方面,除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更多的是摸清之后她好做些打算。 木梳的生意肯定是一个过渡,没法想生意做长久,却能给她积累一笔不少的钱财,可有了钱财后,又该以什么立身呢?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只是该做什么还得打听后再找个事。 “娘,席面都送来了。”张媒婆的儿媳气喘吁吁跑进来,她道:“我这就去收拾出桌面,一会儿上桌吃。” “行,你去安排好。” 说了几句,张媒婆带着两母女上了桌,桌面上摆着大鱼大肉,简直比过年还要来得丰盛。 “这么多,我们哪里吃得完。”朱大英第一次看到这么丰盛的饭菜,还是一堆女眷带着个孩童吃,真是太破费了。 张媒婆忍下肉疼,吃得却开怀,还不时招待着两母女,整个屋子里的气氛特别融洽,等朱大英两母女离开前,也是硬拉着张媒婆的手让她一定要去做客。 在回家的路上,朱大英对张媒婆是夸了又夸,真的当成了好姐妹。 不过夸了后又想起了娘家的糟心事,她哼声道:“等张媒婆找到证据,看我回娘家怎么大闹,我要闹得他们不可安宁。” 崔小云对这件事也有些诧异,“娘当初是听谁介绍的?” 朱大英张了张嘴,有些艰难的道:“你外祖母。” “……”崔小云没法说了,这坑原身的人居然是外祖母。 “我得回去问问,我怎么都不心你外祖母会这么坑我。”朱大英咬紧牙关,那是她的亲娘啊,怎么能诳她呢? “那我陪您走一遭?” 朱大英摇头:“不,我自个去。” 她是打定主意了,但凡……但凡真是她娘骗了自己,那这个娘家她以后就不认了,也不会再带着小云回娘家。 要真是有什么误会,那就另说。 牛车刚刚进了村子,等着秀婆子一眼看到,挥着手就喊:“大英!大英!” 朱大英听着喊声,便让老王将牛车停下,付了车钱带着闺女下了车。 秀婆子走上前帮着扶了一把,也没客气的道:“我等着你们好消息呢,快快,先去我家喝上一杯,你不是想着我家里的桃子酒么,给你喝到饱。” 朱大英眼睛一亮,立马站不住了:“去去,现在就去。” 秀婆子笑得褶子堆起,心中有了成算,伐木的事真要没成,老姐妹也不会光顾着酒水,带着人往家里走,又对着崔小云道:“你娘就惦记我家的桃子酒,等会儿你也尝尝,要喜欢就带些回去。” 崔小云欣然点头,酒水她不是特别爱,不过桃子酒应该度数不高吧,说不准就和果汁差不离? 想归想,真到了秀婶家中喝了一杯桃子酒,崔小云一张脸都皱成了一团,满嘴的苦涩和冲鼻,真的就是娘一直惦记的好玩意? 很明显还真是。 朱大英喝了一口不够,又尝了一口,忍不住赞叹:“比爷们喝得黄酒味道好多了。” “也不看看是谁酿的。”秀婆子略显得意。 朱大英撇了她一眼,“我不管,这次你必须给我打包几壶带回去,也不枉我专门往镇上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