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封印_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 (第3/3页)

风,殷洪连人带马,化作飞灰去。一道灵魂进封神台来了。”
  赵婉儿听得如痴如醉,不觉问道:“施姐,这个慈航道人是哪路神仙,竟然这么厉害?”
  施丽娅顿时脸露恭敬之色,虔诚地说道:“慈航道人为元始天尊门下弟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他居于普陀山落伽洞,左手持法宝为清净琉璃瓶,右手执杨柳枝。按神话传说,封神后不久,他就去西方佛教,成了观世音大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观音菩萨。”
  众人听完,除了张远山按道家礼仪稽手致敬,其他人全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李冰念诵一句佛号后,着急地问道:“施姐,那后来这阴阳宝镜的下落呢?”
  施丽娅摇了摇头道:“书中说殷洪被化为灰烬后,似乎再也没提到那阴阳宝镜的下落。”
  李冰失望之色溢于言表,众人胡乱猜测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得互相告别,安睡一晚。
  第二天一早,李冰因为有心事,早早地起了床。
  坐在沙发上,他想了半天,还是没明白阴阳宝镜之事。不由得心中压抑,独自一人外出。
  当他吃了早餐回到酒店之时,见到赵婉儿和施丽娅的房间门半天着。
  李冰有礼貌地敲了下门,进科了她们俩的房间。
  只见赵婉儿和施丽娅两人正在梳妆打扮,李冰一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施丽娅看到李冰有些脸红,故意逗李冰道:“李冰,你看吧,施姐真的老了,真羡慕婉儿啊。肌肤雪白,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哎!果然如诗圣杜甫所赞‘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羡慕加嫉妒哦!”
  李冰一听,忽然眼前一亮,反复吟诵道:“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这一下,轮到赵婉儿和施丽娅楞了,不知大清早李冰犯了什么邪。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帝铸镜
  李冰着了魔似地念叨着:“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他忽然问施丽娅道:“施姐,这个镜湖在哪?”
  施丽娅不解地答道:“李冰,是不是趁着晚春时分,想去旅游一下啊?”
  李冰停止了嬉笑,很郑重又很兴奋地说道:“施姐,我哪有心思去旅游啊?只是我梦入阴司之时,阴司天子对我说,上古神器阴阳宝镜的下落,三日内我当会有所悟。刚刚听你说到一个‘镜’字,我突然想到,这应该就是一个线索,是上苍给我的暗示。你快告诉我,镜湖在哪!”
  施丽娅听李冰如此认真地说,也不觉有些兴奋,想不到自己无意中一句话,竟然启迪了李冰。
  她兴奋地说道:“《轩辕黄帝传说》中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远古时代,黄帝铸青铜为镜,这在当时,是个伟大的发明,镜被奉为神器!尤其是黄帝亲手所铸之镜,不仅能照见人的容貌,更能辨清人心善恶,还能驱邪祛祟。”
  李冰急急地问道:“施姐,那这十五面镜中,有没有阴阳宝镜?”
  施丽娅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知道黄帝所铸青铜镜中有没有阴阳宝镜。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记载:‘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传说黄帝是在湖边铸镜的,这个湖现在称鉴湖。”
  赵婉儿不解地道:“施姐,你刚才不是说黄帝造了十五面镜吗?怎么现在又成了十二面?”
  施丽娅笑道:“这个我更不清楚了,可能是文献记载不一样吧!古人认为镜能辟邪,主要是因为镜子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可将有害的‘煞气’反射回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镜子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的感觉,还可以吸收或反射能量,改变空间的光线和气候环境。”
  施丽娅接着介绍道:“《黄帝内传》中透露,在黄帝与西王母在王屋山会面之后,黄帝就铸造了十二面大镜,按月份依次使用。第一镜直径为一尺五寸,以后每月递减一寸。依此类推,第十二镜应只有三寸,已经到了玲珑可爱的程度。黄帝还时常亲自在湖边磨镜,此后数千年里,那块磨镜石都光滑可鉴,不长野草。”
  李冰插口道:“施姐,你先说说,那个鉴湖在什么地方。”
  施丽娅调皮地眨了眨眼道:“李冰,你可知道秋瑾?”
  李冰脱口而出道:“秋瑾?她那么有名,我当然知道。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她后来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后来又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准备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却不料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孙中山先生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并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李冰刚说完,突然眼前一亮:“对了,秋瑾自号‘鉴湖女侠’,这么说来,那个鉴湖应该在浙江绍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