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师_第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3/4页)

放进香炉之中,然后对着香炉默语布告一会儿,我知道师父这是准备在此地启坛,事先和各位天尊祖师通报一声,我也对着香炉拜了拜。
  不多时,田小三便扛着满满的一袋米粮回来,并买了新鲜的菜,另外两包东西是给师父的,不用看我也知道,一包是五谷陈粮,一包定是朱砂了。
  师父打开五谷陈粮,让田小三取个碗来,先是装了半碗,然后让田小三取一根蜡烛,点燃放进陈粮之中,并让田小三把碗中的蜡烛放在东屋老人家的床头前。
  五谷陈粮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当初在做压坟活计时,阴宅必要撒一圈五谷杂粮,根据吴大先生所说,这是敬周边的孤魂野鬼,想必师父此法,也是以免孤魂野鬼前来打扰老人家吧。
  做好这些,师父一合掌,随即双手掐出一个古怪的手印,猛然一点烛火,就在此时,我不经意打开天眼,却是看到烛火的周边突现一圈炽白的光环,而屋子里的潮湿霉味也奇迹般的一点点退却。
  我终于忍不住问道:“师父,你这手印…还有这光——”
  师父看了一眼一旁的田小三,立刻伸手制止发问,道:“手印待会儿再和你说,至于你看到的光环,乃是天罡正气,此法不但能稳定住老人家的主魂不丢,亦能震慑周边的邪祟妖孽!”
  “哦…”我应承一声,敢情那个印不能让田小三知道,看来是道门中的不传密印,虽然师父还未说,我似乎已经能猜到是什么了,天罡正气…
  一番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田小三便都做成了好菜好饭招待我们,这一顿可是我这么许久的日子里吃过的最饱的一顿了,饭菜用过,师父决定进房间打坐,似乎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天衣无缝,我有点觉得,师父自从进到这桐窑镇以来,便处处表现出小心谨慎之态,难道此行真的会有更大的凶险在等着我们?
  对了!我们此行可是来寻找九老仙都印的,师父怎么只字不提此印?而且连如何寻找也不说,反而对那个所谓的圣光大神以及田小三母亲的事这般上心,这是为什么?
  事后问了师父才知道,果然如我所料,那个手印乃是天罡印,先双手合一掌,然后由双手的无名指和中指相互交叉重叠,小拇指与小拇指重合,食指与食指重合,大拇指与大拇指重合,如此点出天罡正气。
  所谓天罡,乃是天地之间浩然之正气,对应北斗七星之罡气,此手印掐出,正气加身,百邪尽退,不过知道了此手印的代价,乃是今晚子时,要由我去画一百零八张符咒…
  第二十九章第一道符咒
  要画符,那必需的肯定是要有笔、墨、纸、灵,也就是毛笔、朱砂、符纸、神灵,最后的一个最为关键,必需要有神灵入符体,这样符咒的威灵才会大增,但画符的仪式肯定不会如此简单,一百零八张符咒,师父命我在太阳落山前要把符纸数好摆放整齐,然后研磨朱砂,准备毛笔,当然神坛也就是用到田小三家的香炉请神。
  卜一缺倒是舒服,一个脚伤为借口,便轻松地睡了大半天的觉,等我郁闷地准备好一切,天边的红霞也跟着渐渐落入西山。
  我估摸着酉时即将过去,戌时临近的时候,师父缓步走出房间,而此刻,田小三也忙活好晚饭,晚饭期间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因为我还不知道待会儿要画什么符咒,很想问却不敢问,因为一般情况下,师父都是保持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思想,那就是食不言寝不语。
  好不容易晚饭过后,师父推开饭碗,待田小三收拾完饭桌上的残局,我们再次聚集在堂屋之中。
  我刚欲开口询问,却被师父似有预见性的伸手挡下,并开口吩咐道:“今晚有两件事要做,务必要在明早天亮之前把两件事全部做完,所以大家要分头行事,小三,你今晚务必要找到一个扎纸匠,请其在一夜之间赶工一百零一双纸鞋出来。”
  “纸鞋?”田小三有些诧异地张了张嘴巴,然后便点头道:“镇子的最东头有座土地庙,就挨着土地庙住的一位老爷子,姓段,在我们桐窑镇非常受人尊敬,且辈分最长年龄最大,名叫段怀恩,当然我们后辈都称其为段爷爷,有这个手艺,段爷爷年纪不小,据说刚过了七十大寿,不知道还能否在一夜之间做这么多事…”
  师父脸色一肃,道:“必须要在天亮之前赶出来,而且还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此事,也务必要让段老爷子守口如瓶,至少在这几日之内不能向外透漏口风,一百零一双纸鞋也并非只要让他做,你在一旁看会之后自己也可做,但这些纸鞋一定要讲究,必须要用生浆糊粘连,杂粮面不能用,一定是纯白面粉,还有就是纸鞋都统一用蓝色纸,唯独九十九双之外的那两双,鞋沿也就是鞋帮,要用紫色纸镶嵌,还有鞋头上的云头要回旋状,切记此二点,去吧。”
  田小三有些迷惑不解地抓了抓后脑勺,但师父已经将做法做工说的很清楚,他不明白的或许就是此物的用途了,当然我眼下也不清楚。
  望着田小三兴冲冲地走出大门,我立刻问道:“师父,那纸鞋…”
  师父神秘一笑,打断了我的话语,然后冷声道:“现在不可说,三日之后你们自会明白,对了,你今晚也休想睡觉了,今晚也是你跟着为师修道以来的第一次赋予重任,我给你杀鬼咒以及镇邪咒几道,你凑成一百零八张画出来,子时开坛敕符,且不可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