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7) (第3/3页)
到今日不单独是靠着地处长安,光是这召集千僧大开方便之门,广运慈悲,普济苦海钟声,免沉珂六趣就值得天下学习。 阿弥陀佛,是大善。 一旁旁听的众僧人纷纷合掌附和,各自拿起那榜文开始诵经超度。 化生寺今日所有殿门全开,山脚下长达千米的队伍,人人手捧鲜花提前一日沐浴净衣,当第一名信众踏入道场,耳听万道佛音,眼见千道佛影,脚下的动静立马收敛起来,安静无声的走向远处的高台后方。 上万人的道场,除了中央小高台上的诵经声,竟只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谁也没有大声说话,带着孩子的百姓,孩子们趴在父母的肩膀上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围的画面,丝毫没有哭闹。 一场济孤榜文诵完,一千二百名僧人齐齐收声看向最中央的高台。 化生寺住持法清站起身来,一身紫色九衣袈裟,目光平静走到众人跟前,盘膝坐下看向底下的众僧人。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为何意? 师弟快上。觉明用手肘推了推一旁的玄奘,让他快点站起来回答。 陈炜只觉得自己打了一个盹,还没睡着就被人推醒了过来。 睁开眼,就发现四周围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数量之多吓得他整个人跳了起来。 下一秒低下头去,就发现自己是站着的。 再看向身侧,觉明师兄正拼命的冲着他眨眼睛,手指偷偷指着他前方的位置。 陈炜抬头,看向前方高台上坐着的老和尚。 这位沙门有何话要说?法清笑容温和的注视着他,丝毫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还是贫僧讲的话太小声了。 是有点小,如果上人愿意大声点的话。 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人,顶着上万道注视的目光,硬着头皮让法清重新说一遍。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为何意?这是贫僧刚才所问的问题。法清依言重新说了一遍。 台下单独站立的人,眨了眨眼镇定的回答: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即相离相,离尽虚妄之相,故云即见如来。 陈炜说完,特地用自己那4.0的视力观察了一眼高台后方的观众,发现大部分脸上都是挂着佩服之情,但是两眼一抹黑根本没听懂。 想了想又接着道:这意思是说我们在场众人虽然都长得不太一样,穿的不一样出门吃的早饭不一样,可我们都是人,虚相是指我们的身份地位所拥有的一切,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事物的虚相,皆是虚妄。实相是指我们都是肉眼凡胎,这是从出生之日就决定好的,我们都是人,人就是我们的实相,回归本质名为实相。 他自作主张的解释,让法清脸上的笑容越发和睦,顺从民意的追问下去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住在身外,无有是处,又是何解? 这个问题问出,台下千僧同时回想昔日所读经书,想要找出这句话的出处。 法清没看众人,只是期待的看着玄奘的方向。 陈炜托着下巴想了想,才开口;不见内故,不居身外,身心相知不相离故,我们现在看上师你,看的是上师的外在,我们透过本心去看待上师,又是看到上师的内在,两则之间则是本心,唯有破心方才化解,两相合一。 高台后方,观看的上万百姓都睁着眼,竖着耳,本来听法清长老论佛他们还挺开心的。 结果却看到一个小和尚站了起来,还一副搞不清状态的样子,不少虔诚的信徒已经怒视那边的道场。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发现,那站立起来的僧人那外貌长得是真的俊俏啊。 站在一群和尚当中,像是莹莹玉石,长得俊俏嗓音也好,再听听对方说的内容,很多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参加化生寺的法会,每隔几年来一次,次次都是听过就忘。 除了记住阿弥陀佛四个字外,根本记不住其他内容,也不懂那些上师们所讲述的到底究竟是何意。 没想到今天才到这里,只听了三句话就听懂了法清上师刚才那句话的含义。 一下子,无数道灼热的目光聚焦在那小和尚身上,期待对方继续说下去,这可是他们唯一能听得懂的部分。 回家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吹嘘的时候,想不出来法师讲的是什么。 陈炜才不咧,他回答完就坐了回去,低着脑壳拉着觉明询问情况。 怎么回事啊?我上一次出来是什么时候啊? 他明明记得距离法会还有两天时间,怎么会突然在这个时间醒过来。 一边说一边将袖子里的佛珠拿出来套在手腕上。 觉明比他还要怨念,刚才差点被他突然换人的行为吓的心脏都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