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第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4页)

就只选送一人,咱们平民不比那些膏粱纨绔。”
  “叫我背《神农本草经》行,叫我读《论语》那还是算了吧。”朱钤说道。
  “我就能使个刨子锯子什么的,握不来笔的。”一直没怎么出声的张翼也说道:“既然官家点名叫我们来应试,怕不是专门考念书的。”
  “那随你们,我是以善诵文举,我得好好读书。”成寅不太满意地说了一句,又转向崔瑛:“刚才是我失礼了,崔瑛,我叫你阿瑛行吧。”
  成寅看了一眼崔瑛,见他点头,才接着问道:“我以善诵举,阿钤以医举,阿翼以匠举,这院里有以书举的、以画举的、以数举的,你是举得什么?”
  “唔,数算。”崔瑛犹豫了一下,挑了一个和别人重复的项目说。
  “那你和对面户部侍郎家的卫十六肯定合得来,他也擅数算。”张翼挺开心地说,“我数算也不差,可以互相讨教。”
  “小郎君,天色不早了,早些息灯休息吧。”门外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响起。
  “是,环姨我们马上就睡。”朱钤应了一声,对崔瑛道:“环姨是管院里衣物洗涤的,晚上也会查寝,需要按时熄灯。”
  崔瑛点点头,抓紧做一下简单洗漱,铺了床休息。
  躺在床上的崔瑛觉得这神童试说不出的古怪,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吧。
  第14章 神童(修)
  第二天一早,崔瑛按往常习惯的时间起床,宅里的仆役提供了牙刷和牙粉,让在六安已经忍耐了很长时间青盐柳枝的崔瑛开心又懊恼,早知道此时就已经有牙刷了,他就不为了表现农家子身份而用柳枝了。
  “唔,你会用牙刷啊?”成寅揉着眼睛迷迷糊糊地说,“那就省得我教你了,我还以为京外人都不用牙刷呢。”
  “在家乡看别人用过,谢谢了。”崔瑛看他忍着困的样子劝道:“时候还早,你再睡会儿吧。”
  “起了就起了,趁早上日光正好,多读会儿书。”成寅用力抹了一把脸,振了振精神道。
  崔瑛也不多劝,简单洗漱后又将自己的床铺稍做整理。
  “啊,这个是不用弄的,宅里的杂役会做的。”朱钤听到动静也起来了,以为崔瑛不知道,解释道:“一开始不让家人陪我爹娘还怕所有事都让我自己做,那我可做不来,不过打赏仆役些钱帛,他就能帮你都弄妥当了。”
  “我知道了。”崔瑛笑一笑,手下没停,三两下便把床铺捋的整整齐齐,这点内务工作对于每年寒暑两假都跟父亲在军营生活的崔瑛来说非常轻松。
  “哇,阿瑛你弄得好整齐,比那些杂役强多了。”朱钤眼睁睁看着崔瑛将床理得一点褶子都没有,惊奇地叫道。
  “阿钤,怎么了?”张翼被朱钤的叫声吵醒,问道。
  “阿瑛,你的床榻真整齐。”朱钤的叫声不仅吵醒了张翼,还将本来在外面读书的成寅给吸引了进来。
  “庭训如此。”崔瑛简单解释了一下,见他们也没探根究底,便打个招呼,拿了笔,端碗水,在院子里找了一面空墙练起字来。
  练字这习惯还是拜吕蒙正为义父后,吕蒙正为崔瑛前途考虑要求他一定要精心练习的。
  古人非常讲究字如其人,不是说字好人一定好,但字不好的读书人心思一定浮躁,会给人不可靠的感觉。所有要能融入读书人的圈子,一手还能拿得出手的写是必须的。
  从吕蒙正提出要求后,崔瑛便逐渐养成每天悬腕在墙上半个时辰大字的习惯。便是赴京路上也没有耽搁,这字便越发的有形了。
  “咦,这字……”一个穿着青色锦衣的少年刚出上房就看见崔瑛在空墙上练字,他仔细观察崔瑛在墙上留下的水迹,评价道:“具兼颜柳之长啊。”
  “坦哥儿,张婆汤饼来了。”另一个与他同住上房的少年走近,招呼道。
  “偃哥儿,你来看这字。”
  “哎,真挺不错的。”那人也奇了。
  崔瑛到底还没练成心无旁骛的本事,有两人在一旁评头论足的,他也静不下心来,干脆收了笔,拱手一揖道:“在下庐州崔瑛,见过二位兄台。”
  “我是范坦,他是王偃,我们也是这个院子的,你是以善书应举的?”范坦长于书画,对新的字体相当敏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