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穿七零_第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节 (第1/2页)

除了她这边的变化,她还亲眼看到一家十来口,拖家带口的到王副厂长的办公室求他批准新房的。
  还有偷偷摸摸避着人, 但是心虚动作太明显,一眼就让人看出来送礼的。
  还有托王副厂长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来讲情的。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毫无疑问,王副厂长是头痛的,不过他同时也是公正的,不管是谁来,送什么,都相当铁面无私,他已经把要求列出来了。
  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不过也不怪别人想这么多办法,这一次建的这一栋二层一共才十六个房。
  也就是说顶多能分给十六户人家,但是他们食品厂员工可是三位数的。
  僧多粥少。
  这粥少的也太过分了。
  严余珍和俞向安交好,她自然也来问她,她有没有可能分得到房子。
  俞向安也不知道,这一次,可以说她对食品厂的员工凡是有一定资历的都有了一部分的了解,因为要统计,她全部过了一遍。
  严余珍这情况,说她没可能被选中吧不对,说她不可能被选中也不对,模棱两可,正好踩线。
  她得过先进称号,资历也有,在这里工作十多年,但是她不是双职工,除了她之外,她家的人都没有在这里上班,这是一个弱项。
  严余珍忐忑的不行,唉声叹气,“我那小儿子也到了成家的年纪了,但是因为家里的住房紧张,实在空不出一间独立的房间给他,根本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进来。”
  虽然小儿子是有了正式的岗位不用下乡了,但是想要成家,单独的一间房间那是必须的呀,这都没有的话,孩子怎么出生?
  俞向安点头赞同,“是的。”
  一大家子一起住,新娘子不能和新郎一起打地铺吧?
  就连她自己都想要一个房子,有个只属于她的私密地方。
  俞向安不由得转动起了自己的脑筋。
  现在这时候她想要买房是找不到地方买的,因为这时候没有商品房,偶尔有那么几间空置的房子,那是公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里住房实在困难的人去申请的话,还有可能会免费分给他们居住,就俞向安家里这种情况,虽然房子是旧了点,但是能住人,而且她还是一个女孩子,没有出嫁的女孩子,她去申请了,别人都不会理她。
  现在才1970年,距离改革开放,房子自由买卖还有很长时间,她能合法拥有自己房子的唯一途径就是厂里分房。
  厂里分房,一种就是像现如今这种情况,厂里出钱建了房子,会按照员工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分给他们,还有一种就是员工立了大功,房子有可能会作为奖励发给他。
  第1种情况下俞向安自认她熬不了那么长时间。
  第2种的话也有困难,,这时候评个先进和积极分子都不容易,更别说立下足以让领导奖励一个房子的大功劳了。
  除了这两条路还有什么办法?
  俞向安:“……”
  头秃,但是再头秃也要想,不能轻言放弃。
  *
  最终的名单在大家的千呼万唤中出来了
  名单张贴出来之后,名单上面的人狂喜,没有上名单的则是叹息不已,严余珍看了好多遍,没有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她就很愁,这一次她榜上无名。
  想要找茬吧,上面的人她也了解一点,确实比她有资格分到房子。
  但是这一次没有,下一次分房遥遥无期
  她家里又是这种情况,实在是没有地方隔出来了,这样子,她儿子怎么娶媳妇?
  连多余的一张床的空位都挤不出来了,因为这个原因她都不敢给小儿子介绍对象。
  严余珍愁,另外的没有上榜的人也愁,不一部分人不甘心,去找王副厂长了。
  在上班的路上,俞向安就亲眼见到一对夫妻向王副厂长跪下,让他可怜可怜他们,他们现在还借住在娘家,没有地方住,王副厂长十分无奈,“你们起来,这件事已经决定了,大家都有这个迫切的需求,但是厂里的住房就这么多。”
  俞向安心里一动,她琢磨了一段时间,觉得要是提出来,有可能会被采纳,要是不被采纳,她没有损失,要是采纳了那她就有戏了,于是她跟在后面,等王副厂长好说歹说送走了他们,拦住了他。
  “王厂长,我有点事想跟厂长说一下,是关于房子的事。”
  听到她说房子,王副厂长眉头就皱了起来,看着她,“小安你刚进厂里没多久吧?”难道她也想要房子?
  俞向安笑了笑,“厂长,我当然想要房子,不过我也知道,我分房子是不可能的,我才刚进来,但是我发现,有很多人,家里不大,人口多,就挤不下了,为此家里的儿子都没有办法成家,我也知道,厂里实在是有困难,没办法满足全部员工的住房需求,所以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有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想让厂长听听,您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您才知道,这有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说来听听。”王副厂长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我看厂里东南边那里有一小块地是荒着的,以后厂房扩张到那边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应该是靠着现在路边的方向,我觉得那块地可以利用起来,我们县城就有砖厂,要是厂里面愿意把那块地规划起来,联系砖厂,建造房子,让厂里的正式职工自己出钱认购,就不用等厂里分房子才能有新房,我觉得可以解决一部分人迫切的住房需求。”
  王厂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