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穿七零_第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节 (第2/2页)

听着认真了起来,“出钱认购,什么意思?”
  “就是厂里提供土地,帮忙联系砖厂和工人,然后计算成本,以成本价让工人们出钱购买,这跟厂里分给大家的福利房是两码事儿,厂里分的是免费的,这个是大家出钱购买的集体房,算是工人福利的一种,有些人没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的,就不用理会,有那迫切需要房子结婚就可以购买,要是手里不趁手,还可以提供一部分定金,然后用每个月部分工资偿还,直到还清。”
  “有的人家里人口多,两个房间挤不下的,还可以做大一点,做三居室,然后二居室,一居室,按照不同人的需求统计,要是厂长觉得可行的话,召开工人大会,或者问工人代表,要是大家同意就可以做,不同意就不做,厂长可别笑我,我这是不成熟的想法。”
  王副厂长若有所思,“你太谦虚了,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小安,你回去以后用纸仔细的把你说的写下来,然后给我,我琢磨琢磨,感谢你提出建议,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以后继续努力!”
  俞向安看他这态度,心里就是一松,看来有戏,“是,厂长,现在要上班了,,我先回办公室,等会儿我过去找您。”
  “去吧去吧。”
  王副厂长有些激动,如果厂里真的有这种福利的话,他自己就会认购。
  他爱人不是厂里的工人,他这个级别虽然也分了房子,但是这房子在生育了三儿一女的情况下根本不够住。
  他小儿子现在还没有成家,要是有认购的话,他肯定愿意出钱认购一个房子给儿子结婚。
  反正家里工人多,拿工资的也多,到时候还可以弄个敞亮的三居室。
  到时候搬去新房子,现在的房子就给小儿子结婚用。
  有独立的住房,找媳妇的标准还能往上抬一抬。
  想到这里,他激动了一把,好一会才冷静下来。
  这要琢磨的事多了,比如那块地,这样拿出来有没有问题?
  政策允不允许?
  房子的造价几何?
  工人会不会同意?
  认购怎么个认购法等等。
  他决定好好想想,然后召开会议,让大家都来讨论这能不能行。
  俞向安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她觉得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有个问题,要是真的成功了,她怎么光明正大的拿出那订房子的钱,要是真的可以认购了,她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她现在的工资一部分给家里贴补家用,一部分自己用,还有一部分存起来。
  虽然俞青山并没有收她的钱,但是她每个月会固定拿出一部分补贴家里,给家里买吃的用的。
  他让她存起来说给她当嫁妆,某一方面来说他还是很开明的,或者说足够的疼爱儿女。
  但是他要是想要买房的话,她每个月的工资总额在那里,她手里有多少钱,俞青山肯定心里有数。
  俞青山自己手上应该也没多少,家里面有两个下乡的哥哥姐姐需要补贴,一大家子要吃吃喝喝,花销并不小,另外还有在乡下的爷爷和大伯他们。
  俞向安把她想到的点写在纸上交了上去之后一段时间没有声息,王副厂长先自己琢磨,补充了很多细节,然后王副厂长才跟厂里高层召开了会议,谈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是没有先例可循。
  争议是难免的。
  不过厂里不少人都跟王副厂长一样面临住房不够的问题,自己本身是有这个意愿的。
  大部分投票通过之后,决定公开。
  俞向安提这个建议的一个月后,终于有了消息,厂里要召开工人大会,全体工人都要参加。
  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事儿,议论纷纷。
  有的跟上面的人打听,口风很紧,不过估摸着不是什么坏事。
  难道是要给大家提工资?
  或者是涨福利?
  毕竟不是坏事,那就是喜事。
  工人大会召开的时候,王副厂长在上面的台子说了这件事情。
  “因着前段时间分房的事,我们这边有了一个想法……”
  把想法仔细的说了一遍之后,“我刚刚说的大家都听到了吗?现在招开会议就是想要征询大家的意见,食品厂是我们共同的家,建造符合每一位员工需求的房子,厂里的收入无法支撑,所以就有人提起了这个建议,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看到这个投票箱了吗?大家写上你的答案放进去,超过一半人数表示同意,才会通过。”
  他给了大家三天的时间考虑。
  毫无疑问,他说的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可以这样吗?”
  “那不是要自己出钱?”
  “能有新房子,这个价钱也可以啊。”
  “我可买不起,家里哪有那么多钱。”
  有那真的急缺房子的,又家里宽裕的立刻就同意了,比如严余珍,她家里不缺钱,如果有别的地方可以买房子,她老早就买了。
  那些没有住房需求的讨论过后就无动于衷,自己出钱买房?
  不、不可能的。
  不过看有的人这么迫切的需求,他们也不会说反对的话得罪别人。
  毕竟这也没有侵害到他们的利益。
  只是拿出厂里一块不用的空地而已。
  甚至还觉得要是那些人已经有房子的话,等到下一批免费福利房分配的时候,他们分到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三天时间过去了,俞向安帮忙登记投票结果,所以第一时间知道了最终结果。
  超过了半数的人同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